德壽宮的三重天
除了那面墻,即將開放的德壽宮,該從何看起?
德壽宮是我國南宋規制最高的建筑之一,曾是宋高宗、宋孝宗兩代皇帝禪位后的住所。孝宗去世十數年后,德壽宮被一場大火毀去,后逐漸荒棄。
眼前新建成的建筑,是依托德壽宮遺址原址并通過原貌原尺度標識性復原,以展示南宋歷史文化和文物遺產的遺址類專題博物館。
11月14日,德壽宮迎來媒體探營,紅墻內的南宋芳華與別樣精彩首次面向公眾開放。步入宮門,漫步于一幢幢建筑和一件件器物之間,人們感受著宋韻文化的蹤跡。
怎么看德壽宮,才更有味道?初入德壽宮,不妨以“三重天”角度欣賞:先入地下看遺址,再回地上看建筑,最后登上制高點感受今時今日的宋韻遺風。

德壽宮建筑細節
一
第一重天,在地下。
德壽宮的建筑,其實可以理解成是特別的“保護罩”,如同重修的雷峰塔罩住了塔底的遺址一樣。
它擁有超過4000平方米的遺址區,是國內唯一一處系統保護、全面展示,集皇家宮苑和江南園林于一體的宋代皇家宮苑遺址。毫無疑問,這是杭州作為南宋都城的重要地標之一。
德壽宮地下遺址區周邊建造的展廳中,配套陳列了大量德壽宮出土的文物。仔細觀察,會發現這些文物都很“樸素”,酒壇封泥、圍棋、茶盞、龍泉窯青瓷等,都是當年的日用器。

陶圍棋子
一方面,這與南宋流行的清雅內斂的審美觀不無聯系,就連瓦片都一改汴京的琉璃瓦,用了低調但審美高級的灰瓦。另一面,這種“樸素”可以讓我們零距離接觸到南宋人的日常生活。
比如,一塊酒壇封泥,上面800多年前匠人們刻上去的字跡清晰可見——“上品、梅花、惠山米、三白泉”。
“上品”,說明酒的質量不錯;“惠山米”“三白泉”,應當是原料;“梅花”,可能說的是酒類,因為梅花酒在當時的茶坊酒肆很常見。
彼時的臨安,“通宵買賣,交曉不絕”,夜經濟夜生活發達,酒是夜晚調動情緒的重要消費品,當時有正式名字的酒就有數十種之多。
高宗甚愛喝酒,《武林舊事》里多次記錄了高宗、孝宗父子一起飲酒盡享天倫的文字。為表孝順,孝宗甚至默許了德壽宮私釀酒出售的行為。
德壽宮出土的數十萬片瓷片中,多數是日用器。修復后的文物仍展現了宋瓷典型的氣質——器形優雅,釉色純凈,圖案清秀,雖不雄渾,卻極幽遠。
比如,正在展示中的一件龍泉窯青釉六方七管占景盆,原創于五代至北宋時期?脊抨爢T初見它時,器物上的七根筒管已全部缺失,通過尋找文獻資料,結合器物本身缺失痕跡的大小,才確定高度:低于口沿三毫米,誤差一毫米,中心筒管略粗于周圍六根筒管。
毫米級精度的背后,正是宋人的巧思。

龍泉窯青釉六方七管占景盆
正是一幢幢建筑和一件件器物背后的巧思,載著昔日的繁華和宋韻遺風緩緩而來。而今,似曾相識燕歸來。
二
第二重天,在地上。
正殿重華,是按照宋孝宗入住德壽宮時期居住行禮的核心建筑——重華殿的形象來復原的,全榫卯的木結構建筑。
根據考古發掘遺跡,這一座宮殿建筑,與宋人周必大《思陵錄》中記載的“正殿”尺寸完全一致。
復原設計時,地面、臺基、門窗、蹲獸、瓦當等細節,參考了存世建筑、北宋李誡《營造法式》。如斗拱、柱梁參考的是寧波的保國寺;靈隱寺前的雙塔、閘口的白塔則提供了宋代樓閣的細節。

重華殿
宋畫里呈現的宮殿模樣,則為重華殿的陳設提供了重要參考。像大殿正中的御座外形,就參考了遼寧省博物館藏《女孝經圖》;椅頭、腳踏等細節,又參考了臺北故宮博物院藏《南薰殿帝后像》中“高宗御座像”中的樣子。
重華殿內,特意布置了一些多方尋覓來的宋畫仿制品,由畫及景,畫中的御座、擺件“轉換”成了眼前的實物,形成了畫內畫外的互文。
為重現宋畫中的宮廷生活,殿內特意設置了博古與茶飲區域的陳列區。
飲茶,是宋朝人的一大愛好。茶飲區內,陳列著茶葉處理器、茶葉與茶具收納器、煮水器具、點茶器具等,配合著屏風上劉松年的《四景山水圖》,游客自可想象宋高宗在此開宴茶飲、飲茶會友的場景。
走出主殿,游客可登上重建的“聚遠樓”望遠。當年疊山理水、曲水流觴、冷泉飛瀑的皇家園林已消失。城市市井生活的煙火氣,與南宋時期皇家園林的幽雅,重重疊疊,引人遐思。
從遺址入手到展品陳列再到想象疊加,屬于宋朝特有簡約、雅致、有情趣的生活美學,緩緩展開。
三
第三重天,我們得推開一扇并不存在的宮門。
走出德壽宮,歷史遠去,但宋韻文化的基因傳承并未斷絕。宋人對生活美學的追求,已融入平常百姓生活,成為文化基因的連接點。
南宋時期“農商并重”的國策,帶來了百姓富庶的生活,“插花、掛畫、點茶、焚香”四般閑事,種種諸如此類的“風雅宋”,在當時的宮廷與市井同樣流行,在今天,也十分容易尋蹤。
今日,宋代點茶文化的代表之一——“徑山茶宴”茶藝展示已經走出杭州;
樓外樓的宋嫂魚羹做法和當年宋高宗吃到的相差無幾,東坡肉、酥油餅、定勝糕更是成為城市的味覺符號;
杭州人愛吃面,同樣源自當年宋室南渡所帶來的北方習俗。德壽宮邊就有慧娟、平樂、方老大等一眾新老網紅面館,天天排隊到深夜;
越窯青瓷燒制技藝,給我們再現了“九秋風露越窯開,奪得千峰翠色來”的典雅秀美;
還有中國紅曲酒及南宋酒技藝、杭州織錦技藝……

德壽宮建筑細節
英國作家阿蘭·德波頓說,當我們稱贊一把椅子或是一幢房子“美”時,其實是在說我們喜歡它們所暗示的那種生活方式。
德壽宮之所以廣受關注,是因為它穿過歷史迷霧,向我們展示了南宋那個時代的生活方式,展示的是南宋的政治、文化、藝術、生活美學。
每天早上,德壽宮門口的望江路,車流不息,退休的老人們從城隍山上早鍛煉下來,逛完大馬弄,拎著早點和菜蔬坦悠悠地路過宮門,開啟一整日的閑適生活。
沒有大門的宮前廣場,將來也會成為周邊居民閑暇時休憩、遛娃、喝茶、談閑天的場所。
八百多年前的宋式生活在這些人間煙火氣里延續,如宮旁紅墻邊的中河水一般,綿綿不絕,行在山水間,往未來去,與時代同程。